國際趨勢大師 約翰奈思比

馬上任是亞洲新紀元的開始

( 2008/06/06 )(摘自遠見雜誌)

 

去年6月以《2000年大趨勢》《Mind Set!奈思比11個未來定見》等書聞名的趨勢大師約翰奈思比(John Naisbitt),應天下文化與《遠見》雜誌邀請,來台演講,大聲呼籲台灣應該融入世界才有未來,震撼了國際會議廳內的3000多名觀眾。

 

當時正全省走透透、馬不停蹄競選總統的現任總統 馬英九 先生還特別與奈思比舉行一小時的「台灣與亞洲的未來大趨勢」對談。結尾時奈思比當場答應,若馬英九當選總統,會接受邀請來台參加就職大典。
今年520,奈思比夫婦身影真的出現在小巨蛋的就職大典上,並與總統等一行人搭高鐵赴高雄參與國宴與煙火釋放活動。

 

521回到台北後,奈思比再應《遠見》雜誌與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、金鼎證券的邀請,以「讓台灣重新融入世界」為題發表演說,並與桃園縣長朱立倫、《遠見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教授展開對談。這一次他對台灣的新局面有許多觀察,也提出建言。以下是整場論壇精華:

 

 

兩岸三通 開啟亞洲新紀元

 

我記得去年6月與馬總統一起舉行記者會時,有記者問我誰會是台灣的下一任總統?我答說,我想他就坐在我旁邊。也有記者問我,台灣的未來在哪裡?我回答,台灣的機會在能融入世界(Join the World)。

 

昨天520日,我參加馬總統的就職典禮,對一個外國人來說,這是莫大的榮幸。我同意 高希均 教授的看法,馬總統的演說令人動容,我看到他有極大的信心,能帶領台灣融入世界。

 

大家都知道,馬總統正為兩岸三通做準備,開放大陸客、中資來台、置產、鬆綁對外資的許多限制、開啟與對岸外交協商。在我看來,這些舉動已經是融入世界,對世界開放。

 

在大陸方面,4月份博鰲論談的「蕭胡會」,是兩岸這60年來層級最高的會談。當場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表示,馬總統的當選讓中共進一步思考在新環境下,兩岸如何展開嶄新的經貿合作。好久沒有聽到這樣的訊息了。
馬總統上任象徵亞洲將進入新紀元,這還只是個開始而已。

 

不過,到底「台灣融入世界」是什麼意思?而那個世界又是什麼樣子?從表面看來,世界的面貌並不清楚,而且受到媒體很大影響,而媒體又總是報導壞消息,諸如,災禍、衝突、危機等。

 

以美國為例,過去12個月來,美國人每天在電視上日復一日、天天都看到美國經濟要走下坡的壞消息,結果呢,消費者被這些負面新聞波及,失去信心,也認同美國經濟衰退的情況,就像貓咬自己的尾巴。

 

短時間的壞新聞會導致長期效應,一年前,全球暖化是大新聞,接下來是信貸危機,淹蓋了全球暖化,現在呢,大家注意到糧食危機,只是這些報導確實反映真相了嗎?我倒不認為。

 

 

亞洲起 全球整合經濟形成

 

 

世界的面貌當然在變,要瞭解它,就要讓某些圖像逝去,迎接21世紀的新圖像。什麼樣的圖像要逝去呢?我20年前寫的書《大趨勢》中曾提到,「我們正站在新紀元的黎明,當時的黎明成了現在的白晝。」

 

看看世界的變化,西方在地理上包括美加、歐洲、紐澳等地區,僅占全球12%的人口,他們帶領東方世界進入現代化,如今,88%人口的東方世界站起來了。簡言之,亞洲興起,西方沒落,這不是危言聳聽。

 

現在世界的面貌,朝兩個方向進行,一是全球化,另一是去中央化,這兩條途徑都朝向全世界一個經濟體邁進,這種全球經濟共享的轉向不是地緣、政治因素使然,而是全球經濟供需鏈使然。所以,我們要有新看法,過去是國家對國家互相投資,現在則是企業對企業,是無國界的世界經濟市場,例如,汽車業、製藥業、資通訊業、旅遊業,在經濟領域裡,不是台、美競爭,而是宏眯M戴爾競爭,明基和諾基亞競爭,經濟的國界會逐漸消失,全球變成一個經濟體。

 

 

融入世界是什麼意思?這是指融入世界的整合經濟,是指參與企業聯結,更是指和大陸做最好的朋友。

 

融入世界不表示要加入WTO,雖然台灣已是會員國;也不是以什麼名稱加入聯合國。這些說法都已過去了。融入世界也不是簽署什麼雙邊國家貿易組織,而是企業與企業,企業家之間的合作比較重要。

 

融入世界更不是金錢外交,不是要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島國家來承認你們,台灣根本不需要,全世界都知道台灣是誰,世界自然會迎向你們。

 

 

至於融入世界,國家扮演什麼角色?政府的角色又是什麼?如何協助企業和民眾?

 

我要給台灣提出四點建議。

 

首先,教育是最重要的。教育是促進經濟的第一條件,對台灣尤其如此。我們不僅邁向一個世界經濟體,勞動市場是經濟要素,政府一定要提供人民最好的教育。
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我認為是學習如何學習,這樣,民眾才能自我學習,小孩長大後,能不斷學習,貢獻社會。愛爾蘭詩人葉慈就說得很好,他認為,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,而是點燃火苗。

 

第二點是經濟整合,政府要建立有利企業發展的環境,然後放手,給予自由,支持基礎建設。

 

接下來,從模仿邁向創新,這一點和教育大大有關,要培植人才,因為人才就像錢財,會流動到最好條件的地方。例如歐盟狀況不太好,因為人才待遇不再優渥,所以他們到其他地方去了。

 

最後,我建議,要把大陸當成最好的朋友,這是什麼意思?我不是說要你們結婚,但是,你們雙方要有相當程度的浪漫情愫,兩邊合作可以產生很大的綜效。
所以要融入世界。如果經濟對了,其他事情也會跟著來。

 

 

【現場問答】邊陲就是中央 亞洲前景佳

 

問:介紹一下你在大陸設立的研究學院?

 

奈思比答(以下簡稱答):我在中國設立一個中國研究院,總部在天津大學財經系,除此之外,我們跟天津的南開大學也有合作。學院目前有28位研究人員,成立的目的是當初我寫《大趨勢》一書時所萌發的想法:就是「邊陲就是中央」的概念,這其實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概念。

 

也就是說,瞭解國情最重要的不是看朝廷,而是看邊陲所發生的狀況。

 

其實中國的經濟發展,的確邊陲才是中央,發展重心不是在北京、珠江三角洲,而是在中國周邊省分,企業家紛紛出頭,當時都沒人注意到這點。這個學院希望在中國100多個城市中,瞭解當地經濟發展的情形。

 

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,西方世界報導中國,總是強調中國經濟成長率,是有13億人口的大市場,卻忽略報導其他層面。例如中國學術界有大量人才,許多創意活動,在中國各地都如火如荼進行中,但乏人注意。這個學院希望做比較全面的報導,今年就會有初步報告。

 

問:馬總統是個生性謹慎的政治家,你會建議他對中國採取更大膽積極的做法嗎?

 

答:這麼敏感的問題,我不敢驟然建議,其實如果採取大膽做法可能會引起軒然大波,對岸的領導人怕的就是這個。畢竟馬總統這麼有吸引力,這麼帥,可能鋒芒會蓋過對岸領導人!(笑)

 

 

企業不設限 兩岸沒有公式

 

問:你在《大趨勢》一書中,對亞洲前景非常樂觀。現在你在亞洲、中國停留更多時間,還是一樣樂觀嗎?

 

答:我現在其實更樂觀了!

 

問:西方世界會不會認為亞洲是個威脅?

 

答:我提過「FUR」因素,指西方世界過去基於恐懼(fear)、不確定(uncertainty)及仇視(resentment)的心理,認為亞洲甚至中國威脅的論調。所以老是批評、排斥中國,連對奧運也有許多微詞,揚言抵制。西方世界不樂見亞洲發號施令、獨領風騷;但這並不會影響亞洲崛起,亞洲的影響力依然將與日俱增。如果你認為世界是單一的經濟體系、統合的供應鏈,就會很樂見亞洲與中國的崛起。

 

問:你剛提到中國和台灣的綜效,兩岸應該維持浪漫的吸引力,我想不出來怎麼做到這點?

 

答:你我都不知道企業關係如何建立。中國成長快,並非政府無所不知,告訴企業怎麼做,經濟才成長的;而是將權力下放,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路,創造自己的夢想。

 

所以你不會給企業成功的公式,而是告訴他們發揮自己的力量,投入資本,政府則給予企業好的環境,就可以成功了。

 

沒有一個政府或任何人,可以告訴我們兩岸如何維持浪漫的關係,就像談戀愛時,沒有公式、沒有導師的道理是一樣的。(黃漢華、林孟儀整理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智圖法國際講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