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人半島智慧、中國大陸文化、日本海島文化同中有異

在東亞儒家文化圈中,日本、韓國和中國先後主辦奧運,從而加入強國的俱樂部。這三個國家分別屬於大陸文化、海島文化和半島文化,他們的長相、皮膚、漢字和儒家都難分難辨,但卻發展出不同的生活習慣、文化傳統和國民性格。

韓國產業銀行與世界第五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的購股權談判破裂後,雷曼的股價應聲暴跌,導致破產,掀起有史以來最險惡的金融海嘯。韓國最後懸崖勒馬,沒有落入鱷魚潭,但是它有挑戰華爾街巨龍的雄心,幾可與八年代日本資本家登陸美國本土,互相輝映。


中國人喜歡用粗而長的筷子;日本人採用木製的筷子,有生木的香味;韓國人喜歡用細長的金屬筷子,餐具都是金屬的。筷子文化同中有異。

中、日、韓都屬東亞儒家文化圈

日本人打棒球,韓國人踢足球,中國人打乒乓球。韓國人用腳踢,跆拳道最好。日本人打球,靠瞬間的力量,像武士砍人頭的動作。中國人的手靈活,中國功夫反覆出擊的拳法,舉世聞名;中國工藝發達,在頭髮上刻唐詩,乒乓球拍和手掌一樣,擦球是掌,擊球變成拳。

中國作家金文學曾以忍、恨、劈三個字來形容三國不同的國民性格。中國的愚公移山、胯下辱、唾面自乾、菜根談,都是忍的人生哲學。日本人在漫長的歷史中,常常持刀而生,用刀劈開東西,把外來文化劈而取之,切腹、盆栽、庭院、插花,都要用劈和切的。但是韓國人的恨,不是仇恨或怨恨,而是一種對未能實現的夢想之憧憬。韓國民謠「阿里郎」堪稱恨文化的極致,說不出的悲傷,伴隨著淚水,回不了的家鄉,未能實現的理想,無悔的恨,冰冷的心,永不放棄的感情。這是韓民族的生命美感。



韓國人感情豐富,喜怒形於色,最不適合當間諜。中國人含蓄,喜歡裝傻,莫測高深,把「難得糊塗」當作最高人生境界。日本人以控制和壓抑為美德,剛毅木訥才是大丈夫。


中國人強調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,心中有一道無形的壁壘。古代有萬里長城,有辦法的人以高牆大院代替自己的萬里長城,一般人則以四合院自保。日本民宅的牆都相當矮,只能算是裝飾,一點也沒有封閉的意思。日本四周環海,沒有外族侵略的經驗,能坐在電車裡睡覺的日本人,常讓外人難以理解。韓國民宅四周有土墻或柵欄,半開放性,防君子不防小人。

日本料理的代表是刺身,靠菜刀的功夫做出來;韓國的辣白菜完全用手,不用刀,所以稱為手味;中國料理用刀也用手,還要看火候。

在日本最受喜愛的是「忠臣藏」,韓國是「香春傳」,中國是「三國演義」。忠臣藏從開始到集體切腹自殺,充滿刀光劍影。「香春傳」從對詩談情到科舉中第,都是文戲。「三國演義」則波瀾壯闊,既有刀光劍影,又有舌戰群儒,充滿人性、政治與戰爭的謀略與智慧,有如人生的百科全書。

在中華帝國陰影下發展出生存之道

古代亞洲的國際秩序,圍繞著儒家而發展出華夷朝貢體系。中國是大中華,韓國是小中華,日本排在韓國之後。中國是儒家發源地,但是受到儒家影響最徹底的卻是韓國,日本則採取選擇性的接受,儒化程度不足佛道,近代日本採取脫亞入歐政策,離儒學更遠。

儒家在中國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教化系統和政治體制,在韓國則是倫理道德和價值判斷的標準,在日本則只是一種教養,屬於知識和學問的範圍。韓國人稱孔子必加尊稱,而在中國卻被稱為孔丘或孔老二。韓國的成均館是儒家大學,各地都有孔子雕像,每年祭孔大典儀式隆重,幾百年來不間斷。一五九二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,朝鮮一面抵抗外侮,一面還要維護儒家禮教。中國歷史發生多次反儒運動,韓國社會所保留的儒家倫理價值遠遠超過中國。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特別推崇韓國對儒家文化的貢獻。最近幾年,有人把孔子當作韓國人,引起中國網民的嘲笑謾罵,其實,從區域文明的發展來看,也是有所本的。

孔子是春秋戰國時代的山東魯國人,與朝鮮一水之隔;孔子周遊列國時,中國並未誕生。孔子說「道不行,乘桴浮於海」,可能與朝鮮有關。何況韓國數百年來都在祭禮孔子,而山東曲阜孔廟的香火,十幾年前才轉旺,主要是為發展觀光。蘇格拉底是古代雅典人,但已成為西方文明的共同遺產,孔子與中國的關係和蘇格拉底與希臘差不多吧!

韓國人宣稱發明豆漿、印刷術,拿屈原的端午節向聯合國申請文化遺產保護,又說蚩尤打敗黃帝,而不是黃帝打敗蚩尤,因為蚩尤是韓國人的祖先。這類事件層出不窮,但大多是網站上的口水戰,不一定有學術上的價值。不過,把中醫稱為韓醫,卻有其道理,因為韓國人的傳統醫學與中醫來自同一個根源。

韓國人重視養生,在「大長今」的劇中,傳統韓式料理的奧祕大公開。醫理、藥材、食材一脈相傳,獨立於中醫之外,自成體系。韓國已有許多大學設韓醫科系,且早把生物科技與韓醫融合在一起。在科學研究水準方面,韓醫超過中醫。

韓、日文化雖來自中華文化,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。文化是不斷實踐發展出來的,世界沒有「固有文化」這回事,否則釋迦摩尼豈不是印度文化,誰記得耶穌是哪裡人?事實上,韓國和日本都有自己的文化歷史觀,他們在中華帝國的陰影下,發展出一套生存之道。尤其是韓國夾在中日之間,像鯨魚群中的小蝦米,環境的險惡,培養堅韌的民族性,金大中和盧武鉉這兩位自由派前總統對此均有極深刻的見解。

韓國對中國永遠恭順其外、戒備其中

中國喜歡以兄弟之邦稱呼韓國,但是金大中說,韓國經過二千年中國的侵略與殖民統治,卻能保持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,不像蒙古人和滿洲人一樣被中國同化,這是獨特的民族成就。中韓兩國的歷史觀大不相同。

盧武鉉說要把地圖倒過來看,才知道韓國的未來前途在哪裡。他說朝鮮半島處在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的交會點,韓國必須放棄以大陸中國為中心的史觀,不要在列強之間作井底之蛙,而應面向太平洋,以海豚的機敏,優遊大海,才能擺脫三明治的夾心命運。

傳統地圖中的朝鮮半島,像中國下垂乳房,日本吸收中國乳汁長大,韓國介於大陸中國與海島日本之間,永遠要看大國臉色行事,在順從與反抗之間不斷重覆,這是半島的性格,但是韓國發明了「事大以理」的藝術,對中國有一套應付辦法,在外交上俯首低眉,在軍事上絕不讓步,在名義上稱臣納貢,在實際上保持獨立。

古代統一三王國有功的民族英雄金庚信曾說;「犬畏其主,而主踏其腳則咬之」,他忍辱負重,明和暗爭,對中國永遠恭順其外,戒備其內。屈服與恭順是為了生存與獨立,這是歷史苦難煎熬出來的「半島智慧」。

今天韓國地圖看起來像一隻猛虎而不是下垂的乳房。最東北是虎爪,長白山一帶是虎口,東海岸是虎背,西海岸是虎腹,濟州島是虎尾,這隻猛虎,張牙舞爪地對著中國東北。從金大中以來,他們都把南北韓七千萬人口算在一起,朝鮮半島的統一是韓民族復興的基礎。

二戰結束六十年,韓國從滿目瘡痍,國已不國的悲慘中站起來,成為世界重要經濟體。韓國外交一直依附在美國羽翼之下,缺乏自主權,如今韓國人出任聯合國祕書長,又想收購雷曼兄弟這家舉世聞名的華爾街大戶,這種旺盛的企圖心和不畏艱難的奮戰精神,如果朝鮮半島和平來臨,必將重寫東亞三國志的歷史。

(摘自財訊文化2008/10/01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心智圖法國際講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